近日,中共中央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。
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,3D打印技术虽未被直接提及,但文件内容与3D打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。
AM易道深入解读这份纲领性文件,从十六个角度为您深度剖析3D打印行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,探讨未来发展趋势。
一、3D打印企业:商业化竞争或将更加激烈
文件强调:
"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,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一政策导向将为3D打印行业营造更加公平、更具活力的竞争环境。
民营3D打印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,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通过文件整体来看,未来,民营3D打印企业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:
加大技术创新投入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优化企业管理,提高运营效率。
积极开拓市场,寻找细分领域的发展机会。
加强品牌建设,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。
与此同时,国有3D打印企业也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。
它们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,提升经营效率,同时在国家战略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。
国有和民营3D打印企业将在良性竞争中共同推动行业发展,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。
二、3D打印文创产品:彰显文化软实力
文件提出:
"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,健全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,推动文化繁荣,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为3D打印在文化创意产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3D打印技术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,创造出能够提升我国文特色、文化自信、文化软实力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。
例如,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文物,制作精美的文化纪念品;或者将传统图案、符号融入现代家居用品设计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日用品。这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。
三、3D打印的低碳特性:助力绿色发展
文件强调:
"聚焦建设美丽中国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"
AM易道认为,3D打印技术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,将在实现"双碳"目标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3D打印作为增材制造技术,具有材料利用率高、能源消耗低的特点。
相比传统制造方式,3D打印可以大大减少材料浪费,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。
此外,3D打印还能实现按需生产、本地化制造,减少库存和运输环节,进一步降低碳足迹。
未来,3D打印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:一方面,更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会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绿色化改造;
另一方面,3D打印企业也将不断开发新的环保材料,如可生物降解材料、回收再利用材料等,推动循环经济发展。
同时,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完善,3D打印技术在减排方面的贡献将得到更好的量化和激励。
四、3D打印的航空航天等国防应用:服务国家战略
文件提出:
"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,健全国家安全体系,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,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,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,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为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
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独特优势:能够制造复杂结构零部件,实现轻量化设计;
可以快速制造原型,缩短研发周期;适合小批量、定制化生产,满足特殊需求。
这些特性使得3D打印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先进制造技术。
未来,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:
一是在航空发动机、火箭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中发挥更大作用;二是在空间站、月球基地等极端环境下的现场制造中有更多探索;三是在卫星、无人机等小型航天器的快速制造中得到更广泛应用。
同时,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将反哺民用领域,推动3D打印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。
五、国有与民营3D打印企业: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
文件强调"坚持和落实'两个毫不动摇'。
“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,毫不动摇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、同等受到法律保护,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一政策导向将推动国有和民营3D打印企业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。
国有3D打印企业将在重大战略任务中发挥引领作用,如航空航天、国防军工、基础研究等领域。它们将承担更多原始创新任务。
同时,国有企业也将面临更高的创新要求和市场化考核压力。
民营3D打印企业则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政策支持。
它们可以更深入参与国家重大项目,获得更多科研资源。同时,在融资、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将享受更多便利。
民营企业需要抓住这些机遇,提升自身实力,在细分市场中打造核心竞争力。
未来,国有和民营3D打印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。可能会出现更多混合所有制改革尝试,或者在重大项目中的联合攻关。
这种良性互动将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。
六、3D打印行业标准:加快制定,促进要素流动
文件提出:"健全国家标准体系,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。"
AM易道认为,这将推动3D打印行业标准的加快制定,有利于促进行业要素的高效流动。
目前,3D打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仍有待完善。
标准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,影响了技术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的有序流动。
随着政策的推动,未来3D打印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将明显加快。
这些标准可能涉及以下方面:材料性能标准、设备性能标准、工艺参数标准、产品质量标准、测试方法标准等。
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,促进技术创新,推动行业良性竞争。
同时,统一的标准也将为跨地区、跨行业的合作提供基础,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。
七、3D打印与物联网:融合发展,创新应用
文件提出"完善流通体制,加快发展物联网,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,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为3D打印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,有望催生一批创新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。
3D打印与物联网的结合,可以实现制造过程的全面感知、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。
例如,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产品使用数据,结合3D打印实现快速、个性化的零部件更换;或者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3D打印设备的生产调度,提高生产效率。
未来,可能会出现更多基于3D打印和物联网的创新项目,如智能化3D打印工厂、远程3D打印服务平台等。
八、3D打印数据:共享与保护并重
文件提出"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,促进数据共享。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、市场交易、权益分配、利益保护制度,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,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为3D打印行业的数据共享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思路,同时也提出了数据安全保护的新要求。
在3D打印领域,可共享的数据包括材料数据库、工艺参数数据库、3D模型库等。这些数据的共享可以大大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。
未来,可能会出现针对3D打印的专业数据交易平台,促进数据的有序流动和价值释放。
同时,3D打印企业也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。
特别是涉及核心技术、客户信息等敏感数据,需要建立严格的保护机制。
此外,随着3D打印在医疗、军工等领域的应用深入,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将面临更高要求。
九、3D打印新商业模式与公共平台:创新、规范与公益并行
文件提出了多项与平台经济、公共项目和技术平台相关的政策方向:
"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,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。"
"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、公益性、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,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,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,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,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。"
"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,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,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。"
AM易道认为,这些政策导向为3D打印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:
1. 平台类商业模式的规范与发展
未来,3D打印领域可能涌现更多平台类的创新的商业模式。
例如,基于云平台的3D打印服务,用户在线提交设计,平台调度全国的3D打印设备进行生产;或者是3D打印共享工厂,多个企业共同使用高端3D打印设备,降低使用成本。
然而,这些新模式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监管跟上。
例如,如何保护知识产权、如何确保产品质量、如何规范平台责任等,都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。
3D打印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,也需要高度重视合规经营。
1.公益性3D打印项目的兴起:
2.政府对公益性项目的支持将为3D打印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。
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利用3D打印技术服务公共利益的项目,如为残疾人定制辅助设备、为偏远地区提供医疗器械快速制造服务,这些项目不仅能够发挥3D打印技术的优势,还能够提升社会福利,展现科技向善的力量。
3. 3D打印公共技术平台的发展:
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将推动3D打印公共技术平台的发展,从过去可能存在的"骗补贴"现象转变为真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的平台。
这些平台可能涵盖材料数据库、工艺参数优化、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,为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。
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先进技术,提升自身研发能力,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。
十、3D打印:提升供应链韧性,保障供应链安全
文件提出:
"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。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,健全强化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医疗装备、仪器仪表、基础软件、工业软件、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,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、成果应用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为3D打印技术在提升制造业供应链韧性方面提供了重要机遇。
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响应、柔性生产的特点,可以有效应对供应链中断等风险。
例如,在零部件短缺时,可以利用3D打印快速制造替代品;或者通过分布式3D打印网络,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。
未来,3D打印在提升供应链韧性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。
一方面,更多制造业企业会将3D打印作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;
另一方面,专业的3D打印服务商可能会成为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,提供快速制造、备件管理等服务。
延伸阅读:消灭库存!中东重金打造3D打印数字仓库模式
同时,3D打印行业自身的供应链安全也需要高度重视。特别是在核心设备、关键材料等方面,要加强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设,避免受制于人。
文件强调要"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",这将推动3D打印行业在各个层面实现国产化替代。
从3D打印设备、核心零部件到关键材料,都将加快国产化进程。这不仅能够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,还能推动国内3D打印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。
十一、3D打印与国防应用:深化军民融合
文件提出:
"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,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,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,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,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。完善军地标准化工作统筹机制。加强航天、军贸等领域建设和管理统筹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为3D打印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
3D打印技术在武器装备研制、维修保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
它可以快速制造复杂结构零件,缩短装备研制周期;可以实现小批量、个性化生产,满足特种装备需求;还可以在远程战场进行零部件现场制造,提高后勤保障能力。
根据文件精神推测,3D打印在涉及国防产品设计与采购过程中,将更加高效完成交付并获得更多激励。
十二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3D打印产业的影响
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,包括"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,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科技创新力量、要素配置、人才队伍体系化、建制化、协同化。"
这对3D打印产业具有重大意义。
AM易道认为,这些政策将从多个方面推动3D打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:
1. 基础研究支持: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将有助于3D打印核心技术的突破,如新型材料、高精度成型技术等。
2. 产学研深度融合:鼓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。
3. 科技成果转化:完善首台(套)、首批次、首版次应用政策,将为3D打印新设备、新工艺的应用提供政策支持。
4. 人才培养与引进:加强战略科学家、工程师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,将为3D打印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。
5. 国际合作: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,有利于3D打印企业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。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文件提出:
"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,鼓励和引导高校、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。"
这两项政策对3D打印企业尤为重要,将大大降低企业创新成本,促进产学研合作。
十三、知识产权保护与3D打印行业发展
文件强调"完善产权制度,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,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。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,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。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,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。"
AM易道认为,这将有效震慑3D打印行业内的抄袭行为和核心信息窃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。
企业将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,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。
同时,这也将推动行业形成更加公平、有序的竞争环境,促进整个3D打印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十四、3D打印制造业税负可能下降
文件提出"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。"
AM易道认为,这一政策导向可能会惠及3D打印制造业,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。
这将有利于提升3D打印企业的盈利能力,增强其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的能力。
同时,税负的降低也可能吸引更多资本进入3D打印行业,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十五、3D打印产业的国际化发展
文件强调要"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,坚持以开放促改革,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"
AM易道认为,这将为3D打印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新机遇:
外资3D打印企业进入中国:
随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取消,外资3D打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更加便利。
这将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促进行业良性竞争。
但同时,本土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,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。
内资3D打印企业出海:
文件提出"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,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、绿色化趋势"。
这为内资3D打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。
企业可以利用跨境电商、数字贸易等新模式,将3D打印技术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。
同时,企业还需注意应对国际贸易风险,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策略。
产业链国际合作:
文件强调"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"。
3D打印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,在材料、设备、软件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,提升在全球3D打印产业链中的地位。
十六、3D打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
文件强调"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。实施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,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,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,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,提高各类人才素质。"